作者:小别姑苏 加入收藏 】【 字体:
文章导读:紫微斗数皆尊希夷先生为祖师,故而历来术家都将陈希夷作为紫微斗数之发明人

“希夷仰观天上星,作为斗数推人命。”


紫微斗数皆尊希夷先生为祖师,故而历来术家都将陈希夷作为紫微斗数之发明人,纵观《紫微斗数全书》,其中很多章节会出现希夷先生与白玉蟾一问一答的对话,然而陈希夷大约生活在871年—989年,而白玉蟾则是出生在大约公元1134或1194年,白玉蟾真人出生的时候,希夷先生可能都超过两百五十多岁了,按理说两人之间是不太可能发生对话的,虽然传说里陈抟老祖活了一百一十八岁。

 

古代的方术书很多都喜欢用托名的方式,大抵类似现代社会的冠名、广告代言,几乎成了一种学术风气,所以看很多道书也都假托吕洞宾、钟离权等八仙之名,这个就不足为奇了。


不管紫微斗数一术究竟是不是陈希夷先生所创,既然历来都将希夷先生作为斗数祖师爷,那么我们阅读和学习紫微斗数之前,还是需要对其有一定了解才行,否则以后与人研学论道,别人一问,你们祖师爷还有啥其他本事?你回答不出来,别人就要怀疑你的学术基础是不是牢靠了,当然,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即便你肯本不知道希夷先生和白玉蟾甚至罗洪先是何许人也,也完全不会影响你在紫微斗数上的学术成就。


陈希夷、白玉蟾、罗洪先其人

陈抟,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传说抟活了一百一十八岁,但根据研究,他实际活了将近八十多岁,当然这在古代也算长寿了。


传说陈抟身世奇异。有一年一位渔夫打鱼,一网下去觉得很沉,提上来一看竟然是一团紫色的肉球。渔人此时饥饿难忍,欲食此充饥,可是锅里的水才烧热,只听得巨雷震响,球裂了,露出一个婴儿,这便是陈抟。


陈抟由于出身低微、有关他的籍贯、家世、乃至生卒年月也无从考证。据《宋史——陈抟传》记载,陈抟是亳州真源人,也有说他是河南鹿邑人,还有说他是普州崇龛人(今四川安岳人)。由于籍贯不能确定,现在这些地方都有人说他们那里是陈抟故里。


陈抟是道教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指玄篇》、《易能图》等,他关于太极的思想,对后来北宋的理学家们影响甚深。在道教中,他被遵为“内丹派”的创始人、“老华山派”的鼻祖,不知从何时,信众们遵称他为“陈抟老祖”。


毫无例外,这位真实存在着的一位道家学者、宗教领袖,和其它宗教领袖一样,被其当代及后世神化为一位“神仙”:他不仅有伏虎降龙的神力,还有预知谁能当皇帝的先见之明。


传说陈抟之所以来到华山归隐,是得到了仙人的指点。某日,年过七旬的陈抟深夜立于庭院中,见一金人持剑呼唤道:“子道成矣!当有归成之地。”陈抟说:“金人云归成之地,盖秋为万物之所敛,而归者也,吾其隐乎西方乎?”,那金人答:“华山是先生栖隐之所。”于是他便徙居西岳华山。


不过也有说法是陈抟在武当山九岩室栖隐的一天,有五位老叟来问他周易八卦大义,陈抟便传授他们听,因见他们颜面如玉,便求教导养之方。五位老叟把蛰伏法传给了他(蛰伏法是模仿龟蛇一类动物入冬即蛰伏不食的方法),陈抟得了这种方法,就能辟谷了,有时一睡就几个月不起。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某日,五老对陈抟说:“我们是日月池中的五条龙,受先生讲诲之益,愿送先生一个好地方。”于是令陈抟闭上眼睛。陈抟只觉得两脚腾空,耳边风声呼呼,顷刻间脚跟着地,睁眼一看,不见了五老,自己落在西岳华山的九石岩上。于是便有陈抟隐居华山之说,这一隐便是五十多年。


据说陈抟初到华山时,山上有老虎吃人,他对老虎大声呵斥,命令他们离开,老虎竟然真的听从了陈抟的话,乖乖的离开了,自此华山上不再有虎患。


陈抟善相面。话说当年陈抟在来华山隐居的路上,遇见一位老妇挑着两个竹筐而过,筐内坐着两个小孩,当老妇从他身边经过时,他吟曰:“莫道当今无天子,都将天子上担挑”,那老妇便是越匡胤的母亲。(然而据《宋史》太祖太宗纪载:太祖生于后唐天成二年(927),太宗生于后晋天福四年(939),二者相差12岁,太宗年幼时,太祖已是十二岁多的少年,太祖恐怕不会让其母亲挑着走。因此有关陈抟识天子的故事只能作为传说,不足为信。)


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和隐士陈抟老祖在此下棋,两盘棋后,赵匡胤便输光了所带钱物,第三盘又把华山给输了,所以有“自古华山不纳粮,皇帝老子管不住”的说法。陈抟与赵匡胤有过多次交往,利用其宗教思想为赵的思想统治在全国进行过宣传,反过来,赵匡胤也给了陈抟相应的回报,所以,传说把华山输给陈抟或许就是赵匡胤所做的一个顺水人情。下棋亭中有一石桌,桌上有当年赵匡胤与陈抟下棋时的残局,桌旁有四个石凳。要下到此亭,必须经华山另一险要之处“鹞子翻身”,所以,这亭子对大多数登山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之处。


陈抟老祖嗜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睡仙”,他经常闭门睡卧,往往累月不起。据说有次睡倒在一间柴房中,柴房失火了,直到柴火烧尽了,人们发现他竟安然无事。还有一次,一个山上的樵夫看到山谷里有个死人,头脸上满是土,心中可怜,心想我做点好事把这个死人葬了吧,哪知一摸他,这个死人打着呵欠坐起身来,把樵夫他老人家差点没有吓死,定晴一看,原来是陈抟老祖,也不知他在此处睡了多长时间。

 

史实记载,后唐的唐明宗,后周的周世宗,北宋的太祖、太宗,这四位皇帝都曾召见过陈抟,他每次也都前去应召,十分痛快,并不像其他“隐士”、“神仙”那么难请。


这么多皇帝召见一位陷隐居在山里的道士,为什么?难道陈抟真有什么神功法术?当然不是,从他与皇帝会晤的记载来看,他们谈的都是政治问题。由此证明,促使皇帝召见他的是政治原因,而不是其它。可陈抟凭什么政治资本获得数代皇帝的敬重呢?史料上没有系统的记载,我们只能依据逻辑推理,将史料中若隐若现的蛛丝马迹,串成一条合理的线索。


陈抟虽然家世离奇,但应是一个聪明的少年,好读书,诗、书、易、药,无所不通。后唐中兴二年(公元931年),陈抟加入了应考进士的行列,想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从政之路,可却没考上,这时他的父母双亡,他也离家出走,有史书记载说,他“游四方,有大志”,他的弟子种放也说他“明皇帝王霸之道”。这说明他本来就是怀揣政治抱负的人,读的书不是道家的方术,而传统士人外儒内法的王霸之术,想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失败之后,曾游历四方,寻找机会,最终在华山落脚,发现道教这种形式可以成为实现他政治抱负的工具,便做了道士。


五代时期,战乱频仍,“王十三年之间,易王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不过十余岁,甚者二、四岁而亡”。天下大乱,连一个稳定的朝廷都没有,社会实际上处于无政府状态。当政府权力失效时,各种宗教力量就起了临时政府的作用。道教组织历来就有这个传统,他们本来就起源于汉末大乱时的五斗米教,陈抟看清了形势。一方面,正式的权力组织——朝廷,极不稳定,走马灯似地更换;另一方面,民间的道教组织能集聚信众,维持社会物序,是现实可用的政治力量,于是他弃儒从道,也学得此符箓祈禳之术,以医病救人之名,逐渐在华山一带,建立起有组织的力量,俨然一介地方领袖。他有道家神仙的名望,又有一大群追随者簇拥的实力,这是历代皇帝都不敢小觑他,甚至拉拢他的真正原因。而陈抟本人也是雄心勃勃,他在道观里,并不只是念经修道,而是时刻关注着天下的政治形势,每当听说一个朝代又被亡了,就闷闷不乐,颦眉数目,有人问他怎么回事,他瞪目不答,可见此人城俯之深。由于对时政有这种关切,所以,每有皇帝召见,他都乐得前往,来寻找自己的政治发展机会。


陈抟接触到的第一位皇帝是后唐的唐明宗。据说,后唐明宗曾亲自写诏书召见他,陈抟应召前来却长揖不跪。明宗待他越加恭敬,赐号“清虚处士”,并赐宫女三人,陈抟谢绝不纳。作诗云:“雪为肌肤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到来。处士不巫峡梦,空请云雨下阳台。”以书付奏宫使,自己立刻隐避了。


依我们现在的理解来看,陈抟发现唐明宗只会以美女拢络英雄,没有什么大出息,所以借故远离了这位皇帝。


陈抟遇到了第二位皇帝是后周的周世宗柴荣。柴荣是个有进取心的人物。当时由于连年战乱,国家缺少铜钱,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周世宗命令悉毁天下佛像,改铸铜钱。他召见陈抟,是听说陈抟精擅黄白飞升之术。所谓“黄白之术”是一种炼丹的法术,据说能把平常的铁变成黄金,也有可能是道家在炼仙丹时发现的一种冶铜技术。陈抟是道家大老,自然熟悉这套法术。被货币财政问题急疯了的周世宗居然请教陈抟,看看能不能把寻常的铁变成黄金,以解燃眉之急。陈抟坦率地告诉他,好运些方术只是糊弄无知小名的小把戏。“陛下贵为天子,广有四海,当以法理天下为要务,怎么能依赖这种小法术呢。”尽管没有从陈抟这里获得点铁成金的法术,柴荣觉得陈抟这人还不错,诚实可用,于是拜他为谏议大夫。陈抟固辞不受,只好赐号他为“白云先生”。

陈希夷、白玉蟾、罗洪先其人

陈抟在周世宗的朝廷里呆了约一个多月的时间,可能就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对这两个人的谋略才干有所了解,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周世宗死后,陈抟参与了赵家兄弟夺权的政变,赵匡胤曾用道家的符命为自己制造夺权舆论,陈抟是重要的舆论炮制人之一,不仅如此,陈抟还动员了追随自己的信众,以及争取其它地方的群众,支持赵匡胤夺权。事变之后,陈抟没有就任官职,又返回华山云台观了,大概这时他已经看到了赵家兄弟的雄才大略,是可能实现自己治国安天下的雄心,同时,也看透了政治的险恶,真想置身于朝廷之外了。这时,他真想当隐士了。


但事情还没有完,宋太宗赵光义当政后,又把陈抟请到朝廷来了,对宰相宋琪说:“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抟居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自言经承五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与之语,甚可听。”陈抟是赵家兄弟夺权兵变的元老之一,所谓“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是说他功成不居,退隐江湖,宋太宗以这话来点现任的宰相宋琪为首的这批官员,要他们学一学陈抟。


宋琪等人只有去拜见陈抟了,他们问这位名满天下的道长,能不能把道家的“玄默修养之道”教给他们。陈抟回答说“抟乃山野之人,栏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事、吐纳养生之理,没有方术可传。”“当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古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君臣协心同德,兴化政治之秋,勒行修炼,无出于此”。这话是什么意思?无非是说,什么炼丹修道当神仙,吞纳修养术长寿,都是瞎掰的事儿,如今皇上圣明,你们这批官员,一心一意为皇帝办好事,就是最大的修道。


宋琪等人把这话汇报给宋太宗,宋太宗说:“说得好啊!”赐陈抟紫衣一袭,并赐号“希夷先生”,并拨款修缮陈抟的住所云台观。“希夷”来自《老子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是吹捧陈抟的道术高超,虽然看不见、听不到,但无所不在的意思。


陈抟卒于公元988年,宋太宗知其仙逝,赐钱五百万,营建北极殿,宋仁宗皇佑年间,为纪念陈抟建起玉泉院。


陈抟本是一个有政治报负的山中英雄,以炼丹修道之名聚集起会众,准备救天下、干大事。他数次进入朝廷,寻找机会。当发现赵氏兄弟的政治才干之后,便倾全力支持他们夺权,治理天下。那时,他已倾服于赵氏兄弟的能力,放弃了独霸一方的草莽英雄地位,也明白了自己“方外人士”的出身,无法在朝堂之中再当大官,大概也受不了那份拘束,所以,返回华山闲居。但在需要的时候还是再度出山,替皇帝做大臣们的思想工作,助皇帝治理天下。陈抟是很聪明的人,他能聚集道教信众,肯定是精通黄白之术,符箓之法,没有这些法术,他如何能获得道教信众的追随?但他每次与皇帝和大臣们会晤,都坦率地告诉他们,这些奇门法术只是骗老百姓的小法术,治理好天下的关键还在政治谋略,这些话皇帝爱听。皇帝们需要一个对小民们以法术愚弄、对自己坦率忠诚的宗教领袖,为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而服务。陈抟具有这种素质,于是,皇帝们便以世俗的权力,进一步做神化陈抟的宣传,久而久之,真人陈抟就变成陈抟老祖了。


仔细思忖,历史上一切传说中的教主、神仙,莫不是这么一个过程。


陈抟大多数时间是在道观里度过的,除了施法讲经,收徒布道之外,总得做些事打发空闲的时间,他的这些事都被俗世的人神化为神秘的修仙术了。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读书,而且还写书,著述颇丰。


他著有《指玄篇》八十一章、《八戒录》、《龟鉴》、《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易能图》、《神相全篇》、《心问篇》、《河洛图解》等,有无极图、太极图、先天图,相传刻于华山石壁,今已不知真迹所在。


陈抟的学术思想影响巨大,北宋道学的开山始祖周敦颐深受其影响,他的《太极图》与陈抟的《无极图》颇为相似。南宋著名理学家在撰写《太极图解说》时,曾认真钻研过陈抟下传的象数学三种图式,并特意委托蔡元定入蜀寻访。陈抟不只在宋代有重大影响,金元时期的“全真派”、明代的“三丰派”都继承了他的“内丹学”。后来的道士遵奉陈抟,逐渐形成了以他为祖师的“老华山派”。


他做的第二件事是喝酒,据说每天都喝,说是这样有助于辟谷。当然不是无稽之谈,喝过酒的人都知道,喝酒之后饭量会下降,自然少吃“谷物”。


他做的第三件事是睡觉,陈抟能睡觉是出了名的,经常闭门睡卧,往往累月不起。他说“吾之睡也,先睡心,后睡目”;“吾之醒也,先醒目,后醒心”。他的好睡,也是被后人解释为一种内丹修养的方式,据传吕洞宾说:“(陈)抟非欲长睡不醒也,意在隐于睡,并资修炼内养,非真睡也。”其实,把陈抟的能睡吹之为“以睡为隐”玄乎了。他可能本来就是一个觉比较多的人,再加上爱喝酒,睡多了就不足为奇了。


他做的第四件事是爬山,华山的五个山峰他都爬遍了,最爱的是西峰,为西峰写了不少诗。


读书、喝酒、睡觉、爬山,道观有皇家拨款供养,衣食无忧,这样的日子说起来也当得起“神仙”二字了。确实,对一个有过政治抱负、还参与过最高层权力斗争的人,能太太平平地过上这种日子,实在不失为有智慧的选择。这可能也是后人不断地强化陈抟的神话、并固执地迷信那些“方外之士”的法术的原因吧!

 

白玉蟾又是何方神圣呢?

陈希夷、白玉蟾、罗洪先其人

陈希夷、白玉蟾、罗洪先其人

(白玉蟾书法《四言诗贴》)


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无论在道教还是文学方面的成就都是历史上的一座高峰。


在南宋至明代以前,白玉蟾是海南最有影响的历史人物。白玉蟾的诗词及书画艺术至今仍是海南的历史标杆,他那空灵蕴藉、清新奇特的诗词风格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人评价他“先生嘻笑涕唾皆为文章,下笔辄数千言,不假思索”。“真草篆隶,心匠妙明;琴棋书画,间或玩世”。


然而,这位自称“海琼子”、“海南白玉蟾”的一代闻人,虽出生海南,却至今无人能彻底弄清他的生卒年月,他的生死日期至今仍是一个待解的谜团。


有人说他寿有九十以上,还有证据显示其早夭年仅三十六岁,传说其母梦食一物如蟾蜍,觉而分娩,七岁能吟诗作赋,背诵九经,父早亡,母亲改嫁,少年时因“任侠杀人,亡命至武夷”。为道教金丹派南五祖之一,是内丹理论家。他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致力于传播丹道,广收弟子,建立了称为“靖”的教区组织,并得到官府认可,形成正式教团,成为道教内丹派南宗的实际创始者。


事实上,不管希夷先生也好,白玉蟾也罢,在我们研究紫微斗数中,仅仅只是两个可以让人心怀敬畏的名字,让人知道,这不是隔壁街李四问肉铺的张三说出来的道理。

 

在紫微斗数全书里,我们还能看到一个名字,罗洪先。

 

罗洪先(1504~1583)字达夫,号念庵,明江西吉水人。官员家庭出身,自幼端重,不为嬉戏,从小立志要当学者。嘉靖五年(1526),罗洪先参加乡试中举人,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会试 ,殿试第一中状元,授修撰。当时明世宗迷信道教,求长生,政治极为腐败。罗洪先看不贯朝廷的腐败,即请告归。嘉靖十八年(1539),他出任廷官,因联名上《东宫朝贺疏》冒犯世宗皇帝而被撤职。从此罗洪先离开官场,开始了学者的生活。

 

他自归家务农之后,隐居山间,更加专心致志地考究王阳明心学,闭门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他甘于淡泊,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骑马练弓、考图观史,上至天文、礼乐、典章、阴阳、术数,下至地理、水利、边塞、战阵、攻守,无不精心探究。

 

罗洪先一生的主要成就在理学和地图学方面,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尤以地图学贡献卓著。他精心绘制的两卷《广舆图》,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分省地图集。罗洪先在绘制地图方面的建树,不但为我国地图的绘制和地理科学作出了贡献,而且为国际的同行所瞩目,在世界地图绘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认为他仅仅是一个精通堪舆风水的地理学家,那就错了,事实上罗洪先自己著书不多,但是其博学强记,对于自己一生涉猎的学问大多有整理和编修,比如道家导引吐纳的奇书《万寿仙书》同样是罗洪先编纂的,据说由宋代养生家陈搏所传的二十四节气坐功却病法,其行功图最早出现在《万寿仙书》第二卷。

 

而《紫微斗数全书》也同样出自这位明代状元之手,我们目前尚无证据来分辨,究竟此书是罗洪先本人创作的,还是编撰而成,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即便目前流传的紫微斗数绝学并非是罗洪先发明的,但其在编纂过程中,一定加入了自己的验法以及明代当时的其他禄命思想,全书中很多口诀断句,都透出元、明代才有的社会观和思想观。

 

罗洪先在《紫微斗数全书》所做之序全文:


明朝罗进士为希哲十八代孙陈道付梓之序

    常闻命之理微,鲜有知之真而顺受之者,余谓功名富贵有命存焉,遂捐厥职访道,学者以为之宗。行抵华山下,询知希夷公曾得道于兹矣,因涉其巅,谒其祀,将返见一道者年须弱冠,态度老诫,遂进礼,承出书示予余语之曰:“希夷公紫微斗数也。”始观排列星辰,犹不省其奥窍,即读其论,论则有道理,玩其断,断则有神验,即以贱内试之,果毫发不爽,于是喟然叹曰:造化至玄,而阐明之若对鉴,焉非心涵造化之能乎?星辰至远,而指腼之若运掌,然非胸藏星斗者能之乎?天位乎上,地吐乎下,而人则藐然于中者,先生则以天合之人,人合之天,即星辰之变化而知人命之休咎是非,学贯天人而一之者,又孰能之乎?猗欤矣哉,先生真高人也,神人也!不然胡为乎?而有是高志,又胡为乎?而有是神数也,余乃捧持之遍示天下,俾世之人知有命而顺受之可也,胡乃祖作之,而子秘之,则继述之,道安在哉,请志予言,以弁是书之首,时,陈子去希夷公一十八代,讳道号“了然”,年方二十有六。

嘉靖庚戌春三月朔望之钦赐进士及第

罗洪先 撰


陈希夷、白玉蟾、罗洪先其人

(刻本上框出注释为:本书之诀法,悉皆移自明时之金陵唐盆轩木刻绝版,特示此真迹为证)

以上罗洪先在《紫微斗数全集》第三卷的自序,说自己在游访华山时,遇到陈希夷十八代孙,年轻道士“了然”先生,获赠“希夷公紫微斗数”,顺手拿自己夫人的命造出来测试一番,顿时惊为天人,过往大小事毫发不爽,所以取了本书回来,立志推广这个希夷神数,让大家都知道命学之神奇。


有细心的读者一定发现了,为何是第三卷呢?前两卷又是啥呢?


那就要说下紫微斗数的渊源历史了。

陈希夷、白玉蟾、罗洪先其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gusu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小别姑苏 发布于2018年12月31日

文章标题:陈希夷、白玉蟾、罗洪先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