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什么
作者:小别姑苏
本篇单论紫微斗数的婚姻伦理,在现代社会的求同存异,人们如何符合道、符合易的智慧来处理和对待婚姻、爱情。
“ 婚姻是什么?”
前言:这节开始,就不会和前面那样轻松逗趣了,因为婚姻本身就是一个庄重严肃的话题,我并没有资格告诉你们婚姻是什么,所以我尽量用公共标准定义的东西来做说明。
看本节内容,会发生打破幻想、击碎憧憬的副作用,恐怕会惹不少人不喜,甚至来气,请提前准备板砖,文明扔鸡蛋。
一、婚姻是伦理
很多人,特别是女人,总是把爱情和婚姻联系在一起。
我没有能力告诉你爱情是什么,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对爱情也有一万种体会。
在生物圈中,也只有人类,会有爱情这种奇妙感受,而所谓的爱情,或许在生物学家眼中,无非就是一种内分泌行为而已。
动物之间也有这种类似的内分泌行为,只是一般都只会发生在需要繁衍后代的时刻,只有人类可以随着自己的意志,随时发生这种内分泌现象。
中国人喜欢用极为简练的词句来概括,这种爱情现象,我们管它叫——缘分;所以以婚姻为目标的配对,我们也叫它——姻缘。
在我们看来,两个互不相关的人,能在生命刚开始没多久就结合,并相伴度过一起那么长的时间,一定是冥冥中的什么安排导致的。
可惜,在古代,这个冥冥中的安排,不是天定的,而是人为的。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在古代都是包办婚姻,绝大多数情况,结婚的双方直到最后洞房花烛时,才能第一次见到对方。现代社会,包办婚姻现象依然还存在。
所以古人并没有认为婚姻与爱情有什么必然联系。
这个叫管控型伦理,而由爱情而结合的婚姻被叫做自由型伦理。这两种伦理的区别是,管控型伦理是一种社会制度,婚姻与爱情,生活,家庭,生育都没有必然的关系,连责任和义务都不是婚姻独有的。
只是简单地将男性和女性组合为一个社会小结构,并且施加伦理道德进行这个结构的管理。
这种伦理给我们刻印上深深的精神烙印,而在当前的社会形态中,比如男主外,女主内这样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词句,也深刻地反映出这种伦理的管理性质。
是的,管控型婚姻,就是以一些规章制度,将男女合并为一个个团体,并严格加以管理,而情感、繁衍后代只是衍生产品而已。所以最早的婚姻,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无可拒也。
也正是管控型婚姻的存在,使得家庭这个群体必须遵守相应的伦理责任,男女可以没有爱,但必须相互依持,除非其中某个触犯了最基本的伦理制约。
很遗憾,在古代社会,并没有对于男性在婚姻中的严格制约,唯有对女性的行为有着简单却又异常严厉的伦理制度——七出之条。
看过前面文章的朋友肯定有印象,这里面当然有时代环境的因素,男权社会的必然,时至今日,婚姻的结构已经大面积转变为自由型伦理了。
自由恋爱,自由选择结婚对象。
自由型伦理真的好吗?我无法说两个伦理孰优孰劣,因为我本人也是自由恋爱后结婚的,但是恋爱和婚姻真的完全是两码事。很多人称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结婚后,所有爱的幻想和憧憬都被现实打回原形。
老话说,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恋爱中的男女,只会看到对方所有最好,最美,最吸引你的一面。结婚后,当对方完完全全暴露在你眼前时,价值观冲突,性格冲突,生活习惯冲突,以及各种各样的婚姻责任义务接踵而来,让人无法适从。
毕竟婚姻作为一种伦理,其制度的有效执行才是重中之重。
古人由于男权社会,男子监管,女子只负责执行,忍辱负重,我们不能说她们是幸福的,但至少在婚姻中是安全的。
现代社会,男女都是监管者,同时又是执行者,双方都有权利,又各自需尽义务,所以既不敢保证是幸福的,也不能保证是安全的。
二、爱情不等于婚姻
从古到今,无数文人讴歌爱情,把爱情描述得惊天地泣鬼神,海枯石烂,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其实,只不过因为古人难以得到爱情,所以才会对爱情大书特书,歌以咏志。想想,除了那些所谓的风流才子和青楼名妓的风流佳话,流传下来的如西厢记之类的话本有多少呢?
古人婚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的时候大多是一对陌生人,婚后才开始培养感情,这种感情受到社会制度和道德的约束,大多的夫妻之情只是亲情。
所以讽刺的是,在可以三妻四妾的时代,能体会爱情滋味的往往不是正妻,而是小妾。当然,三妻四妾也是要资本的,不是想就能实现的。换句话说,十个讴歌爱情的古人,可能就有九个是在意淫,剩下的一个也往往只是感叹: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古人的婚姻,特别是第一次婚配,是建立在严格社会筛选制度上的结合。男女双方必须在家世、品貌、才情等方面达到最基本的条件,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是传说中的门当户对。
很多人把古人的伦理看得太过轻浮,这是不对的,比如三妻四妾之说,并不是一夫多妻,其实只是一夫一妻多妾而已,三妻中只有一位是正妻,大妇拥有绝对的内室管理权,因为只有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妻子,而古代男性并不能随意再娶偏房和妾侍,只有当大妇有各种触犯婚姻伦理的过失,比如无子、重病、多舌、不敬父母、或夫妻长期分居这样的情况下,男子才能理直气壮地再娶偏房。
其行为受到最基本的社会伦理限制,就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在当时的婚姻关系中,义、礼、信就是男性对待妻子最基本的伦常。夫妻生活以礼待之;妻无过而夫纳妾,视为不义不信。可见婚姻这种伦理中,并不包含爱情。
很多人说,爱情是盲目的,相爱的男女看不到别人眼中的真实,严重缺乏逻辑判断。而婚姻却是极其理智现实的,不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而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最近有一首催泪歌,时间去哪儿了,道出了其中心酸。
婚姻后的生活不是你情我浓,儿女情长;而是买房买车,养儿育女,侍奉双亲。
显然爱情不是钞票,也无法折现,两个人不是靠吃爱情能生存下去的,更不要说以后还会有三个人,等双方父母年慕,就是七个人。
有人说现代社会的女孩很现实,金钱至上,物质第一。但说这话的人,都是建立在认为婚姻必须有爱情的基础上的。
但是问题是,爱情能代表婚姻吗?
每个人都知道婚姻被称作爱情的坟墓,爱情至上者又何必结婚呢?
爱情这么伟大,那么有爱情就够了,为了爱情不是能放弃所有吗?
既然知道结婚后会有可能爱情不存,却又义无反顾地结婚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所以所谓爱情至上者,要么是韩剧看多了,要么就是自私自利的口号者,以爱情之名而谋自私。
当然,又有爱情,又有能让生活无忧的经济基础,那必定是令人羡慕的婚姻。
所以好多人都爱看韩剧,因为除了电视里,恐怕很难在现实中找到例子,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婚姻是两个人组成的家庭关系,但并非两个人就是婚姻的全部。双方的父母亲属,孩子,事业,兴趣爱好,朋友交往等等,都在时刻影响着两个人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