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斗数封神榜 -16- 后记
作者:小别姑苏
斗数封神榜十四主星篇全篇到这里就结束了,洋洋洒洒七万多字,利用点滴空余时间断断续续写了几个月,也殊为不易。
封神榜的故事波澜壮阔,其中人物角色也是形神兼备有血有肉,不过,我们知道殷商时代其实还处在奴隶制社会初期,商朝传到帝辛这一代已经统治了欧亚大陆东方的华北平原,极其鼎盛繁荣,而文王所统治的西岐只是今日陕西一个小小的部落,世代臣服于殷商。
商人拥有精良的青铜器铸造技术,且拥有任何小部落不具备的文化优势,他们拥有文字,这也使得商人对于征服和统治数百个邦国、部落得心应手,与其他奴隶制社会国家初期一样,殷商的统治是黑暗和血腥的,因为当时所有的大型部族都采用“人祀”,也就是用活人祭祀,这在甲骨文中和殷墟考古中早已得到证实,商人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里不断捕捉羌人做活祭。
而周,作为羌人血脉近亲,在依附强大的商朝后做了什么呢?他们的任务其实就是源源不断提供给商人用于祭祀的羌人人牲,作为还处在石器时代后期的渺小部落,这是他们唯一的生存之道。
周族自己没有文字。甲骨文“周”字是商人所造。商人对杀人献祭有一个专门的动词:“用”。无数片关于祭祀的甲骨文都记载,商王“用”羌人男女和牛羊奉献神灵。甲骨文中的“周”,是“用”和“口”两个字的合写;《说文解字》对“周”字的解释也是“从用、从口”——在商人看来,“周”族特征,就是缴纳供“用”的人口。
商人的“周”字还有一种更可怕的写法:“用”字的小方格中点满了点。甲骨文这种点代表鲜血,它来自被杀的人牲,是神明最新鲜的饮食。甲骨文还有专门描绘用鲜血献祭的字:一座凸起的祭台上,用点表示的血液正在淋漓滴沥下来。
这种状态直到文王姬昌被囚禁演算后天卦的时候才开始改变,很多证据表示,文王姬昌在被囚禁的岁月中,一面努力学习商朝强盛的文化,一方面已经开始定立下问鼎天下取而代之的壮志,这从《周易》的《彖辞》部分就能找到蛛丝马迹了。
比如“宜建侯”、“履帝位”、“建侯行师”这类语言,已经明显超出了臣子本分,充满反逆杀机(屯、履、豫卦)。
多个卦的《彖辞》都显示,“东北丧朋、西南得朋”。东北方不利而机会在西南。商人统治中心河北,正是周人的东北方,这无疑预示着和商王决裂之机已到,需要联络西部羌人、甚至西南方深山的各族为同盟军。而后来武王灭商时,西南民族蜀、髳、微等确实参战(坤、蹇、解卦);文王《彖辞》中出现最多的,是“利涉大川”一词——从关中到商都朝歌,必须渡过黄河,习惯山居的周人不习水性,这显然是老年周昌最关心的问题(需、讼、同人、蛊、大畜、益、鼎、涣、中孚等卦)。
所以真相就是,纣王的残暴是事实,但是这并不是纣王的问题,而是当时的社会形态就是如此,甚至推翻商纣统治的周人也在其中扮演着不甚光彩的角色。
而文王姬昌也并不是那么的忠厚,这,就是历史。
同样是一门探寻真相的学问,命理学的地位却和历史学天差地别,无外乎几个因素,第一,命理学是玄学,缺乏论证依据;第二,大量宗教神话传说随着历史变迁被人为加工成为封建迷信充斥在命理学各类术法之中,难分糟粕;第三,大量命理从业者学艺不精,或以牟利为目的有意夸大和吹嘘,甚至这行业里不乏纯粹的骗子。
实际上作为探索人生和宇宙客观规律的一门学问,算命仅仅是易学中衍生出的一个部分,这个部分就是探索人性和人的行为模式的一门学问,探索自然规律和人文规律的一门学问,除此之外,易学能涉及到的领域数不胜数,超乎人类想象。
天有四季轮转,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作为宇宙的一个部分,受到宇宙客观规律的支配是毫无疑问的,所以从天地自然的变迁中可以总结出人类活动的客观规律也是完全能理解的,顺应规则,发现规律,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易学的真谛。
希望本文能让你换一种角度来品位命理学的奥秘,让先人的智慧代代流传下去。
小别姑苏于丙申年丁酉月